一、系统布局与组件选择
蓄热水箱配置
根据供暖面积和电价时段(如8小时谷电)计算水箱容积,确保储存热量满足全天需求,典型配置为每100㎡采暖面积需0.5-1m3水箱容量。优先选择一体化结构设计,蓄热体与换热器集成,降低漏水风险并简化维护流程。
循环系统设计
水泵连接:蓄热主泵安装在回水管路(顶水式),通过水箱与锅炉形成小循环;外循环泵连接水箱与供暖末端,实现大循环。管道连接:采用耐高温(≥120℃)管道材料,避免热膨胀导致泄漏,法兰连接处需加装密封垫。
二、控制策略配置
分时控制
设置谷电时段(如20:00-6:00)启动锅炉蓄热,白天通过温控器或时间控制器自动切换至水箱供热。外循环泵采用“间歇运行”模式(如工作10分钟/停10分钟),降低能耗。
安全监测
安装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,缺水或超温时自动切断电源并报警。搭配双电源切换装置,确保极端天气下连续运行。
三、安装注意事项
功率匹配
按每平米80-100W计算总功率,例如200㎡采暖面积需16-20kW锅炉,搭配对应容积水箱。大功率机型(≥50kW)需单独铺设380V电缆并配置空气开关。
空间规划
预留设备维护通道(宽度≥0.8m),蓄热水箱与锅炉间距建议≥1.5m。锅炉房需配备排水系统和防潮设施,避免电气元件受潮短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