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参数计算
供暖面积与热负荷匹配
按供暖面积计算总热负荷:
直热型供暖:热消耗量(Qx) = 热负荷(Qj,单位W/㎡)× 面积(F)÷ 1000 。
蓄热型供暖:Qx = [(非谷段热负荷×面积×非谷段时间) + (谷段热负荷×面积×谷段时间)] ÷ 谷电时段 ÷ 1000 。
典型配置:每100㎡采暖面积需0.5-1m3水箱容量 。
蓄热时间与热量需求
公式:蓄热水箱有效容积(V) =(总蓄热量)÷(水的比热容×温度差×效率系数) 。示例:若谷电时段为8小时,蓄热终温50℃,则每100㎡约需7-8小时蓄热时间 。
二、场景适配策略
家庭与工业用途
家庭场景:以短时供暖为主(如夜间谷电蓄热),水箱容量可适当减小 。工业/大面积场景:需匹配更大容量(如10000㎡供暖配240吨水箱),并优先采用蓄能水箱降低峰电成本 。
多能源系统组合采用“空气源热泵+电锅炉”时,谷电时段用电锅炉蓄热,白天释放热能,水箱容量需覆盖全天供热需求 。
三、结构设计与安全冗余
水箱材质与保温
选择304不锈钢或高强度碳钢材质,法兰连接处需密封防漏 。保温层厚度≥50mm,确保热损失率≤5% 。
安全系数与冗余
实际容量需增加10-20%冗余,应对极端天气或热负荷波动。定期检测水箱焊缝、阀门及保温性能,避免腐蚀或泄漏。